13
2009
11

别把王宝强当“小工”

 

          因为《士兵突击》,王宝强红了。加上《我的兄弟叫顺溜》,王宝强更红了。按现时娱乐圈的普遍现象,这人一旦红起来,大抵负面新闻便会接踵而至,王宝强自不例外。
        打头起,有新闻大意是说王宝强“发”了—给老家父母在城镇里买了豪华别墅。不过,从照片看更像大套房。这种房子在县级以下城镇极为常见,装修出格的比比皆是。这新闻显然没能吊足公众的胃口,所以很快如一阵烟般被娱乐之风吹散。
...
11
2009
11

姚晨 下一个徐静蕾

 

        现在很流行的新浪微博一般一次发布的字数不能超过140字,因为能和手机绑定,所以文字更轻松。在某门户网站的微博统计中,姚晨超越了李开复合黄健翔、李宇春,吸引了20多万粉丝,成为了“微博女皇”。
        看看姚晨的文字:“十年前到上海虹桥机场等出租车需要排队一个半小时,十年后依然需要排一个半小时的长队,不容易啊!十年坚持不变,做人也应当如此……”;“我家小区啥时候才来暖气啊,昨晚我家最厚的杯子都已上阵,我和老凌还是冻得紧紧挤在一起取暖,像两只鹌鹑”,我脑子里不由自主地浮现《潜伏》里那个没有任何明星架子,平易近人的翠平来。
...
31
2009
08

我想你的时候(封笔之作)

 

 “如果一个人开始回忆,那证明他已经老了”,如果这句话成立,那么,汪峰也老了。因为他漫步在夕阳下,看到一对恋人依偎在一起,便会“往事涌上心头”。《当我想你的时候》,我也会想起别人,那些我爱和爱我的人,只是我选择慢慢去体会和回忆。这首歌里回忆的节奏,舒缓而伤痛,更像一个老男人的喃喃自语。汪峰无疑是感性的,容易被不经意的瞬间打动。实际上,男人像一匹狼,每个人都要装作坚强,即使受伤,也要藏起来独自舔伤口。如同汪峰,“至少有十年不曾流泪,至少有十首歌给我安慰,可现在我会莫名地哭泣,我想你的时候。”
...
29
2009
08

名和利

 

     开篇《名和利》,硬朗的摇滚。音乐像一把刀子,一次次地刺穿心脏。听《名和利》,有种痛快淋漓的感觉。如果《春天里》是汪峰对过去的缅怀,那么《名和利》是对现实的讥讽。听《名和利》,更像是看一幕滑稽戏:一位明星被“粉丝”追赶,“你踉跄地穿过街道,快得像泼出的脏水,穿着礼服戴着钻戒,身后是追赶与尖叫,助手把你塞进宝马,像被追杀一样地逃跑。”这一幕追星情景,是我们多少人曾经置身其中或者隔岸观火过的。然而,我们并不是明星,即使是汪峰,估计也很难享受这种“像被追杀一样逃跑”的待遇。于是,只有明星自己能够体会。汪峰尖锐地指出这种作秀,“其实每一个人都看到,你演得比电影还精彩,其实我们大家都明白,这不过是不过是不过是一个名和利”。曾经历风雨,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汪峰,面对名利,应该多了一份宠辱不惊和做音乐的真诚吧。
...
28
2009
08

春天里

 

      五月的时候去西游洞,在车上听《春天里》。这首歌像是汪峰对青春的纪念,怀念一个人一把吉他的生涯。后来,怀念变成无奈后,他开始歌唱岁月的可怕。岁月无情,只有春光无限,于是“如果有一天,我老无所依,请把我留在,那时光里,如果有一天,我就要离去,请把我埋在,这春天里。”
     当《春天里》发布时,已是炎炎夏日。汪峰低沉的嘶吼,分明是在宣泄。无论是春天还是岁月,对我们都是公平的。只是,汪峰比我们敏感而已。敏感的人,更有所畏惧。诗人一般的汪峰,从来不缺乏浪漫。即使是人人都要去面对的“离去”,也要埋在春天里,埋在春暖花开的泥土下。
...
22
2009
08

《新宿事件》

前天看了遭内地禁止放映的成龙参演的《新宿事件》,个人不想对这部影片做过多的评论。虽然我并不是爱国的“愤青”,但是我也质疑导演尔冬升和那些参演的中国演员的动机,说句实话,这部影片的闪光点少之又少。成龙在剧中不但没有秀出他的一身好功夫,最后还惨遭日本黑帮的杀害,真的是让人很想不透他为何要参演这部电影。影片中各位华人明星饰演的形象也难免引发一些国人的口水战:范冰冰饰演一位酒吧女、徐静蕾饰演日本黑帮老大的妻子还穿上了和服、吴彦祖在电影后半段变身成了非主流...

影片描绘的是九十年代偷渡日本的中国人的生活场景,影片中的中国人大多生活贫困,有些人做着小偷小摸或坑蒙拐骗的勾当借以糊口,难免让人怀疑有丑化中国人形象之嫌。后来由于成龙饰演的铁头有功于日本黑帮,一群人才逐渐发迹,可惜好景不长,昔日有难同当的兄弟却反目成仇,一场腥风血雨的厮杀局面一触即发......

...
12
2009
08

一个清纯时代的终结

 

     酒井法子,又一个偶像明星栽倒在了毒品上面。据日本NHK电视台报道,涉嫌吸食毒品遭警方发出逮捕令的日本女星酒井法子,在逃亡多日后,8月8日向日本警视厅投案自首,警方以她涉嫌违反《兴奋剂取缔法》将她逮捕。
     《大话西游》里紫霞仙子临死前对孙悟空说:“我猜中了前头,可是我猜不透这结局。”这是一个很多人不希望看到而又不得不面对的尴尬结局。酒井法子没有死,但是在很多人的心中,她已经死去。
...
28
2009
06

纪念迈克尔.杰克逊—国王不再归来

我还记得,当年看MV,见到一个长得颇为古怪的人与一群僵尸共舞时的震撼,当时国内的卡拉OK配碟中所谓的MV,都无非几个人在画面里面慢慢的走呀走,不同之处就在于有时候穿的是连衣裙,有时候是三点泳装。后来,我知道了,这个人叫迈克尔杰克逊,一个开创他的音乐时代的国王,那个时代,还有另一个王者,天后麦当娜可以与其交相辉映,而如今,麦姐依然生猛,而迈克尔却已经离我们而去。

 

       竟然还有人说,为什么一个唱歌的死了,会占据那么多报刊,杂志的头条,那么请问谁应该上头条?一个暴君的死?一个政客的死?为什么,这个国王不能占上头条,特别在他已经在一个时代里成为人们注意力的长期头条后。请注意,不光中国,包括纽约时报,CNN,美联社等通常给人时政感的大型媒体,也将迈克尔之死放在了网站头条,这样的不约而同说明什么?迈克尔不是暴君,不是世界警察,不是能一笔钱买通媒体的富翁,而他却真正做到了让注意力自发的汇集,因为他是王。竟然还有人说,为什么一个美国唱歌的死了,中国那么多人这么感伤。太不国际了你,睁开狭隘的视线看看吧,在中国,在美国,在欧洲,在非洲,都有那么多人自发的感伤。很多人,特别时经历过迈克尔牛B如虎的黄金岁月的人,听到他的死讯时,反应往往都是“啊?他死了?!”,“真的?!”,“假新闻吧”,“不会吧”,这是一个气场强大的王者,我印象中很多身边的人哪怕不喜欢他的风格,都会说,这是个牛人,而不会因为不喜欢这种风格表示不屑。
...
19
2009
06

高考作文《我说90后》

 

     人类似乎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对事物的划分技巧,尤其是对自己。这种划分技巧体现在各个方面:年龄、性别、工作、金钱、权力、文化层次……现在用年龄又给划分出了一个“九零后”。本来“九零后”这个词是不带任何褒贬的,九零后与我们八零后、七零后、建国后一起构筑了我国建国以来的各个年龄层面。可是现在你上网看到的、电视里见到的、报纸上看到的……几乎都是对九零后的负面报道。在这些报道里,九零后感情自私、狭隘,性格乖张、叛逆。
...
17
2009
06

炒作效应

     湖南卫视的节目总是能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进行炒作。不过,这好像也是所有娱乐节目或者明星们都喜欢做的一件事------炒作。为什么要炒作,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节目本身,或者明星本身出现了问题才需要用一些所谓的绯闻来炒作。比如一个快要过气的明星,已经看到自己日渐低沉的时候,必定要找到一些理由来进行炒作。

...